螃蟹也是一味中藥?!又到吃蟹季,這樣搭配更健康美味
金秋十月,一年中最好的季節(jié)來啦!除了景色美,吃的東西也很多,特別10月是吃大閘蟹最好的季節(jié),怎么能錯過呢?但是有些朋友吃多了螃蟹會出現(xiàn)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蕁麻疹等情況,這是什么原因?又該如何解決?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下!
螃蟹也是一味中藥?!
中醫(yī)認為,螃蟹也是一種藥物。其性寒,味咸,歸肝、胃經(jīng),具有清熱散結(jié)、消腫解毒、活血祛瘀、滋補肝陰、滋養(yǎng)胃液的作用。
其中螃蟹的活血作用,很多醫(yī)書都有記載。過去認為,螃蟹的蟹足活血作用尤其大些,所以如果有婦人遇到胎死腹中的情況,古人會用螃蟹足配合其他藥物,熬湯喝來下死胎。
另外,螃蟹是寒涼的,所以它可以清熱散結(jié),《馮氏錦囊秘錄》稱螃蟹“散血解結(jié),益氣養(yǎng)筋,除胸熱悶煩”。
但也因為螃蟹的寒性,很多人進食多了會導致脾胃虛寒,出現(xiàn)便溏(大便不成形)、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蕁麻疹等癥狀。正如中醫(yī)溫病學家王孟英所說:“孕婦及中氣虛寒、時感未清、痰嗽、便瀉者均忌?!彼?,在吃螃蟹的時候,最好也是考慮一下自己的體質(zhì)。
另外,從西醫(yī)的角度,也不宜多吃螃蟹。因蟹肉高蛋白質(zhì)、高膽固醇,“三高”的人群適當吃掉一只螃蟹也沒什么問題,但有高尿酸血癥甚至痛風的人群,建議不吃為佳。
以下這些人群建議少吃或不吃螃蟹:
脾胃虛寒人群,特別是正在腹瀉中的人。
處于經(jīng)期的女性。
懷孕早期,容易導致腹痛流產(chǎn)。
正患有風寒感冒和發(fā)熱的人群。
容易皮膚過敏的人群。
患有高尿酸血癥、痛風人群。
因此,普通人一般一周吃一兩次,每次1-2只沒有問題。但如果是有上述癥狀的朋友,最好盡量少吃,嘗嘗鮮即可。
螃蟹到底哪里不能吃?
鰓 蟹殼打開條狀的鰓不能吃,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,對外界水體進行過濾,容易富集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。
胃 蟹殼前半部、眼睛下方的三角形部位是蟹胃,消化部位容易積累污染物,盡量避開。
腸 掰開蟹身之后,看到蟹黃、蟹肉處有一條黑色條狀物,它就是蟹腸,與蟹胃相連,同樣也是蟹的消化部位。
心 比較有爭議的是埋在蟹黃正中、有黑膜覆蓋的六角形“心臟”,傳統(tǒng)說法中它被認為是蟹“最寒”的部位。但其實本來螃蟹就性寒,最好搭配一些熱性的食材一共進食,才能減輕寒性,下面介紹幾個螃蟹的食用方法。
如何吃螃蟹更健康?
1 很多人吃螃蟹以清蒸最為鮮美,但想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多吃一點,可以適當搭配姜絲、蒜蓉等溫熱性調(diào)味料,或改清蒸為辣炒等方式,就能減輕蟹的寒性。
蒸蟹時:每個蟹上放一片姜,可以去腥。
吃蟹時:切成姜絲,與香醋調(diào)成蘸料,驅(qū)寒祛濕。
吃蟹后:吃蟹后如果感覺腸胃不太舒服,可以喝上一碗姜汁暖胃,很快就能恢復。
2 在吃螃蟹時,如果喝冰鎮(zhèn)飲料、啤酒或者葡萄酒,都會加重脾胃虛寒。因此建議喝點性溫的黃酒,或者在煮蟹時加入黃酒,能化解一些涼性。
3 經(jīng)常會看到別人蒸螃蟹的時候會放紫蘇,因為紫蘇辛溫散寒,能減輕螃蟹的寒性;同時,能夠除腥、保持大閘蟹鮮美的味道,是吃蟹的好搭配。
最后謹記,美食雖好,仍需節(jié)制切莫“任性”開懷猛吃。如果能夠注意到這些問題,那么相信大家吃蟹會更加安全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