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養(yǎng)生:白露養(yǎng)生飲食原則,白露養(yǎng)生吃什么
每年的陽歷9月7至9日為白露。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(jié)氣,從這一天起,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。在白露時穿得過于清涼,冷空氣會刺激皮膚,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,無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現(xiàn)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發(fā)熱、咳嗽、支氣管炎、肺炎等。那么如果想要在秋季養(yǎng)好身體,在飲食方面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呢?
白露養(yǎng)生飲食原則
多酸少辛,白露氣候干燥,燥邪傷人,易耗傷津液,出現(xiàn)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結、皮膚干裂等癥狀。
預防秋燥方法很多,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、滋陰益氣的中藥,如沙參、西洋參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貝等,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。秋季人體精氣開始收藏,有利于補品吸收,從而改善臟腑功能,增強體質,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,可選用補而不燥不膩的平補之品,如桂圓、蓮子、紅棗、山藥、銀耳、枸杞、黑芝麻、核桃等。秋天雨少天干,要多喝開水、菜湯、豆?jié){、牛奶等,多吃青菜、蘿卜、葡萄、柿子、梨、芝麻、蜂蜜等潤肺生津、養(yǎng)陰潤燥的食物,少食辛辣,以免引起咽干鼻燥等秋燥癥。
飲食上應多食酸,少食辛。因辛味發(fā)散瀉肺,酸味收斂肺氣,秋宜收不宜散,入秋后要少吃蔥、姜等辛味之品,多吃酸味果蔬,禁寒涼。
有哮喘、氣管炎、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的人,盡量少吃帶魚、螃蟹、蝦類、韭菜和辣椒等。海產(chǎn)品多為大寒之品,易傷脾胃,如果和切碎的生姜同吃,有溫中散寒解毒的作用。
白露養(yǎng)生飲食吃什么
1、初秋養(yǎng)脾,少吃“瓜”字輩
夏季人們對西瓜情有獨鐘,特別是涼爽可口的冰鎮(zhèn)西瓜,幾乎成為人們消解暑熱的必備品。但可能大家還不知道,其實西瓜還有一個外號,叫“寒瓜”。
西瓜性寒解熱,食之冰涼,因此才有了這個稱呼。西瓜本來性寒,若這“寒瓜”再在冰箱里一放,簡直就是“雪上加霜”,盡管其清熱解暑的效果較好,吃上去很過癮,但多食對脾胃的傷害卻是很大的。有些人西瓜吃多了會拉肚子,甚至出現(xiàn)頭昏乏力、身體困重等現(xiàn)象,就是因為濕邪困脾所致。
其實不只是西瓜,甜瓜、黃瓜、冬瓜、苦瓜等瓜字輩的食物都屬于寒涼食物。所以過了夏天,西瓜基本上也該退出“歷史舞臺”了。
2、應對秋老虎,多吃“豆”字輩
不宜吃瓜類,但是夏末秋初暑氣逼人該如何應對呢?
綠豆:其實,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濕邪,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綠豆湯了。那汁液碧綠的綠豆湯不僅可解暑熱之毒,還可化濕,助你的脾胃解圍。
紅豆:中醫(yī)認為其有健脾利水、清熱除濕、消腫解毒的功效。由于紅豆性善下行,通利水道,所以經(jīng)常服用還有減肥的功效。對于愛美的女士而言,若是擔心因“貼秋膘”而致身材變形的話,可以配合著多喝些紅豆湯,即有消暑化濕,還可以維持你的曼妙身材,何樂而不為!
3、養(yǎng)脾潤燥,多吃秋果
秋梨: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。中醫(yī)認為梨性涼味甘,能生津潤燥、清熱化痰的功效,對于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,是去燥的最佳選擇。秋梨吃法不同,功效也不同。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,生吃就好。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、潤喉祛痰的功效,熟吃更佳。可以將梨隔水蒸過,煮湯或者做成粥來吃,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,食用起來更加安全。
大棗:大棗有“木本糧食”的稱呼,因為古人認為它可代食物食用?!侗静菥V目》認為棗味甘、性溫,能補中益氣、養(yǎng)血生津,對于“脾虛弱、食少便溏、氣血虧虛”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。坊間甚至流傳有“一日吃仨棗,紅顏不顯老”的俗言。用紅棗加大米熬成粥,對保肝護肝也有很好的效果。但是大棗不宜食用過多,“多食令人寒熱,凡贏瘦者不可食”,每天吃棗不要超過50克為好。
4、初秋進補,鴨肉最佳
對于身體弱的人而言,秋季還是應該吃些肉類補一補的。在肉類的選擇上,以鴨肉為最好。因為秋天的鴨子是最肥嫩的,而且還有一定的醫(yī)療功效。秋天燥邪嚴重,吃些涼性的鴨肉,對于體內有熱、愛上火的人而言,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。
飲食作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預防疾病、延年益壽為目的,而飲食對人體的滋養(yǎng)作用,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保健預防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