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灸注意事項和禁忌癥
中醫(yī)的傳統(tǒng)療法有許多,針灸就是其中一種。針灸是是一種“內病外治”的醫(yī)術,有通經(jīng)脈,調氣血的功效。針灸療法雖然效果好,但是同樣有著相關的禁忌,我們在針灸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和注意事項,避免損傷身體。
針灸的功效
溫通經(jīng)脈行氣血
氣血運行循經(jīng)脈流行,方可營運周身,濡養(yǎng)機體,針灸其性溫熱,可以溫通經(jīng)絡,促進血液運行。
培補元氣,預防疾病
《扁鵲心書》曰:“夫人之真元,乃一身之主宰,真氣壯則人強,真氣虛則人病,真氣脫則人死,保命之法,艾灸第一?!笨梢娋姆ň哂袕妷言?、防治疾病的作用。
健脾益胃,培補后天
《針灸資生經(jīng)》中云:“凡飲食不思,心腹膨脹,面色萎黃,世謂之脾腎病者,宜灸中脘?!本姆▽ζ⑽赣兄黠@的強壯作用,尤其常灸足三里,能使消化系統(tǒng)功能更旺盛,還能增加人體對營養(yǎng)物質的吸收,有抗衰老和延年益壽的作用。
針灸注意事項
1.施術者應嚴肅認真、專心致志、精心操作。施灸前應對病人說明施灸要求,消除恐懼心理。若需瘢痕灸,必須先征得病人同意,應處理好灸瘡,防止感染。
2.根據(jù)病人的體質和病證施灸,取穴要準,灸穴勿過多,熱力應充足,火力宜均勻,切勿亂灸暴灸。
3.灸治中,出現(xiàn)暈灸者罕見。若一旦發(fā)生暈灸,則應按暈針處理方法而行急救。
4.施灸過程中,應防止艾火燒著衣物、被褥等。施灸完畢,必須將艾條或艾炷媳滅,以防發(fā)生火災。對于昏迷、反應遲純或局部感覺消失的病人,應注意勿灸過量,避免燒燙傷。
針灸禁忌
一、針刺禁忌:
1、部位禁忌:重要臟器部位不可針。大血管所過之處應禁刺。重要關節(jié)部位不宜針刺。
2、腧穴禁忌:孕婦禁針合谷、三陰交、缺盆以及腹部、腰骶部腧穴。小兒禁針囟會。女子禁針石門。
3、病情危重預后不良的禁針:《內經(jīng)》提出五奪、五逆禁針既是此意。
4、大怒、大驚、過勞、過饑、過渴、房事、醉酒等禁針。
二、灸法禁忌:
穴位禁灸
如啞門、風府、天柱、承光、頭臨泣、頭維、絲竹空、攢竹;
睛明素蓼、禾蓼、顴蓼、迎香、下關、人迎、天牖、天府、周榮;
淵液、乳中、鳩尾、腹哀、肩貞、陽池、中沖、少商、魚際、經(jīng)渠;
地五會、陽關、脊中、漏谷、陰陵泉、條口、犢鼻、陰市、伏兔;
髀關、申脈、委中、殷門、承扶、白環(huán)俞、心俞等。
病證禁灸
病在三陽不宜灸,陰虛內熱者不宜灸,表證不宜灸,溫熱病不宜灸,濕熱病不宜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