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濕當頭,用“一花”“一果”“一豆”祛濕簡單又有效
清明前后,雨霧紛飛,濕氣較重,而脾虛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響,出現(xiàn)困倦、疲乏,無精打采、昏昏欲睡的情況。今天教大家針對不同的濕邪癥型,用“一花”“一果”“一豆”來對癥調理!
濕 熱 型
木棉花
隨著天氣變暖,雨水增多,濕熱邪氣容易入侵,出現(xiàn)身體困重,總想睡覺,感覺腹脹或胸悶,容易上火,口干卻不喜喝水,有消化不良的感覺,大便偏爛(有時偏臭),小便黃,舌苔偏厚、較黃等癥狀。
陽春三月,又是木棉花開的季節(jié)。木棉花是廣州市市花,也稱為英雄花,它不僅具有象征意義,同時也是一味祛濕的中藥,這也是很多老廣喜歡在這個季節(jié)用木棉花煲湯喝的原因。
木棉花甘、淡,涼,歸大腸經。具有清熱利濕、解毒祛暑、收斂止血的作用,主要用于脾虛濕困所致的四肢酸痛、頭身困重、胃脘部脹滿、消化不良、胃痛、泄瀉、口干口苦等癥。
但要注意:生長在路邊的木棉花長期有大量的灰塵和汽車尾氣污染,而且掉落地上的木棉花容易混入泥沙、細菌、蟲卵等雜質,花瓣也容易發(fā)霉,食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。如有需要,建議到正規(guī)藥房購買。
食療:木棉花薏米瘦肉湯
▍材料:木棉花(鮮品或干品皆可)、薏米、瘦肉、生姜。
▍做法:將上述材料洗凈,瘦肉切塊,加入適量清水,大火燒開后轉小火再煲1小時,最后加入調味料即可。
▍功效:清熱利濕,適合濕熱人群飲用。
寒 濕 型
陳皮
由于現(xiàn)代人喜歡進食寒涼食物和過度吹空調,有很多朋友會出現(xiàn)寒濕的癥狀,如怕冷、疲倦、犯困;容易腹脹、拉肚子;易浮腫(如手腳腫、眼泡腫);大便粘、不成形;舌苔淡白,常有齒痕,口淡不渴等。
能夠祛除寒濕的中藥很多,如花椒、草果、蔻仁、胡椒、八角、茴香等,但這些藥物過于燥熱,長期使用對廣東人來說未必合適,而陳皮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。
陳皮性溫,味辛、苦,歸脾、肺經,具有健脾理氣,燥濕化痰的功效。主要用于痰濕咳嗽、風寒感冒、胃脘脹滿、胃部受寒導致的惡心嘔吐等癥。
陳皮越“陳”藥效越好,身價也越高,這是因為陳皮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,里面的檸檬烯成分會緩緩地揮發(fā)掉,所以“辛辣”之氣會逐漸減少,溫中而無燥熱之患。
食療:陳皮山藥粥
▍材料:陳皮、生姜、山藥(鮮品)、粳米、少量鹽。
▍做法:把上述材料洗凈,一同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的水,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一小時,最后放入調味即可。
▍作用:健脾、理氣、溫中。
脾虛濕盛型
白扁豆
廣東人平素脾胃虛弱的人較多,脾胃是運化水濕的重要臟器,若脾胃虛弱,不能運化水濕,則一遇潮濕天氣,就容易感受濕邪,出現(xiàn)全身困重,四肢無力,口淡口黏,食欲不振,小便色淡,大便雖爛但不臭,有時夾有不消化的食物,苔多白而膩等情況。
有祛濕作用的藥物很多,如土茯苓、綿茵陳、荷葉等,但這些涼性藥材均不適用于脾虛濕盛的人群食用。因為一方面偏涼的藥物會使脾胃更虛,另一方面,中醫(yī)認為濕屬于陰邪,溫性的東西化濕的力量要強過涼性的東西,要同時達到這兩種要求的就非扁豆莫屬了。
扁豆味甘、性平,歸脾、胃經,有健脾、和中、益氣、化濕、消暑之功效,既能健脾,又能化濕,而且不燥,服用后不會出現(xiàn)上火的情況。一般人群都適合食用,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,多吃一些白扁豆,可以健脾和胃。
脾虛濕盛的人群大便常常偏爛,稍微吃一點點油膩的食物就會出現(xiàn)大便次數(shù)增多的煩惱,還伴有餐后腹脹、胃口不好、疲倦乏力等不適。而白扁豆具有健脾止瀉的作用,可有效緩解腹脹、泄瀉的問題。
食療:南芪薏仁茶
▍材料:白扁豆、五指毛桃、薏仁、白茅根、茯苓、山藥、橘皮、葛根、麥芽、玉竹、甘草。
▍做法:上述藥材打碎,代茶飲用。
▍作用:健脾祛濕、行氣補益、提升正氣,增強自身抵抗力。
“南芪薏仁茶”是百歲國醫(yī)大師鄧鐵濤的健脾祛濕名方。除了白扁豆外,還搭配其他10種藥食同源的材料,從而更好地解決脾虛濕重、氣虛無力、外邪易侵、免疫力低下等問題。
【南芪薏仁茶】
茶包飲用更方便
優(yōu)惠:買二送一,加送艾葉泡腳包
至誠金方
南芪薏仁茶
“南芪薏仁茶”藥性平和,不寒涼不上火,十分適合現(xiàn)代人的體質。不論春夏秋冬,男女老少皆可食用,是日常養(yǎng)生的佳品。
◆ ◆ 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