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實案例 | 夏天更易患腎結石?原因多出于5個壞習慣
朱國強
副 教 授
畢業(yè)于廣州中醫(yī)藥大學中醫(yī)專業(yè),從醫(yī)40多年,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(jīng)驗,能靈活運用中草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病癥,獨特的治療方法深受好評,享有“中醫(yī)怪杰”、“健康使者”及“當代神農(nóng)”等榮譽稱號。
擅長運用中草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癥,如皮膚科、內(nèi)科及小兒等疾病。
夏天更易患腎結石?!
腎結石常為“夏季形成冬季發(fā)病”。這是由于夏天大量出汗,使排尿減少,而且尿液中排泄鈣增多,尿內(nèi)結石物質(zhì)易產(chǎn)生結晶核,從而形成結石。而冬季天氣寒冷,人的尿量增多,已形成的小結石被尿液沖刷,向下移動,此時容易引起腎絞痛癥狀。
多半以上的腎結石是患者在體檢中無意發(fā)現(xiàn)的。因為體積小,部分為泥沙樣結石,患者多數(shù)無癥狀,所以容易被忽視。
如果腎結石早期沒有被重視,失去最佳治療時機,最終會出現(xiàn)腰腹疼痛、血尿、梗阻、尿路感染、腎萎縮、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癥等。
真 實 案 例
黃女士,43歲,2018年5月5日因尿頻、尿急、尿痛伴腰背酸痛前來找朱國強教授看診?;颊咴群蟮絻杉裔t(yī)院接受治療,診斷為左腎結石并積水、泌尿系感染合并輕度脂肪肝。癥狀有所緩解,但其后反復。
患者身形輕度肥胖,面色萎黃,語聲低微,情志抑郁。易疲勞,口干,經(jīng)常噯氣(打嗝),左下肢輕度水腫,舌淡胖暗苔薄黃,脈沉細。
朱國強教授分析
患者尿頻尿急尿痛,屬于中醫(yī)“淋證”的范疇,當以通淋化石為主。然而患者就診前長時間接受抗生素及排石治療,抗生素性寒,排石治療恐通利過度,正氣已然大傷,所以現(xiàn)表現(xiàn)為面色萎黃、聲低氣弱、疲乏的虛象,其舌淡暗表明氣血不足、舌體胖大表明陽氣不運、脈沉細表明患者目前氣虛之象明顯。
而對于結石患者,氣虛為本,結石阻滯為標,患者正氣不足自然無力排石,所以當先治本。治則宜補養(yǎng)氣血,扶正氣以助排石。
朱教授擬開方:
黃芪20g、熟黨參20g、廣藿香20g、當歸15g、酒川芎15g、蒸陳皮15g、醋延胡索15g、雞血藤20g、三七片10g、丹參15g、澤瀉20g、豬苓20g、廣金錢草20g,總共七劑,囑咐每日一劑,每天兩次。并予中藥外敷腎區(qū)。
經(jīng)過先后三次復診,患者面色紅潤,訴腰酸背痛感明顯好轉,尿急尿痛已基本消失,患者感激不盡。
朱教授稱,很多患者在出現(xiàn)腎結石、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時,都會一味地用抗生素或采取碎石術。但其實在腎結石的形成早期,中醫(yī)藥可以有效地匡扶正氣、利尿通淋。只要辯證對了,用藥準確,便可極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痛苦和煩惱。
5個壞習慣最招腎結石
朱教授提醒,5個壞習慣容易被結石盯上:
1、不吃早餐
這一看似尋常的生活習慣卻是導致結石病的重要原因。膽會在早上分泌膽汁,如果不吃早餐,膽就沒有食物可消化,膽汁就會長時間停留在膽囊。長此以往,膽汁會淤積在膽囊或腸道,膽固醇自膽汁中析出就易形成結石。
2、不愛喝水
喝水少會減少人體的尿液,并會使尿液過度濃縮,尿中鹽類的濃度增高,沉淀增多,就容易形成腎結石或尿路結石。
3、不喜歡運動
人如果很少運動,一方面不利于鈣質(zhì)吸收,會增加尿液中的鈣鹽成分,產(chǎn)生腎結石或尿路結石;另一方面人體腹壁會松弛,導致內(nèi)臟下垂,壓迫膽管,使膽汁排泄不暢而淤積,從而形成膽結石。
4、吃得太油
吃得過于油膩是結石病的重要誘因,因為高脂肪、高蛋白食物會增高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,形成結石。動物內(nèi)臟、肉類代謝也會產(chǎn)生尿酸,導致結石。
5、吃得太素
吃得太油膩容易得結石,吃得太素同樣容易長石頭。雖然蔬菜富含營養(yǎng),但菠菜、芹菜、番茄、竹筍等蔬菜中同時還富含草酸,過量食用可能從尿中析出而形成結石;其與豆制品或者鈣片中的鈣結合后,也容易形成結石。
含草酸鹽較多的蔬菜在吃之前應先悼一下,然后再過一遍水,可以減少草酸的攝入量。
更多健康問題
可長按下面二維碼
咨詢經(jīng)驗豐富的專家醫(yī)師
也可預約進行面對面的診療
↓ ↓ ↓
長按/掃描二維碼 名醫(yī)為您解疑答惑